17世纪晚期,欧洲各国开始输入一种美丽的中国壁纸,这是“水彩画”般的绘画壁纸,它的出现不仅风靡欧洲,而且从此改变了欧洲壁纸以黑白为主的基调,定向彩色的时代。中国壁纸的流行一直延续到19世纪
十六世纪起,西方商人与传教士陆续进入中国,有人注意到了中国用纸糊墙或糊窗棂,扇的做法并在文字提到过,包括杜赫德神父,建筑师钱伯斯以及英使马嘎尔尼等人,但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糊墙白纸与欧洲正在兴起的壁纸之间存在联系。从欧洲发现的早期壁纸残片看,其图案纯粹是欧洲风格,并不存在东方影响。因此,用纸糊墙的做法在中国和欧洲应该是独立起源的,且做法各不相同,谈不上谁影响谁,问题在于,为什么从十七世纪晚期起,中国的手绘壁纸开始大量的输入欧洲,这一贸易兴起的契机是什么呢?一种常见的说法是,西方商人将作为礼物收到或在市场上购买的中国绘画,因为不知如何装裱,就拿回去就直接贴到墙上,从而开始向中国直接进口纸画,当作壁纸。如钱存训推测,中国输入欧洲的壁纸是中国画轴的变形,“中国人以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题材的绘画卷轴悬挂墙壁作为装饰,由来已久。也许传教士带回欧洲的就是这种画轴,“欧洲人初期也是将图画装框,挂在墙上,作为装饰后来则将直接裱糊在墙上,代替了挂在墙壁上的昂贵毛织品。”陈瑞林也认为壁纸来源纸本绘画,这些纸画“未加中国绘画传统的装裱,没有边框和轴头,可能是为了成本低廉和运输方便,因为作品是卷起来装箱船运出口的”“这些纸画被西方人买回家中,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悬挂,于是直接贴到墙上.”英国学者Lesley Hoskins在《纸糊的墙-壁纸的历史,艺术与技术》中认为认为,壁纸贸易的起源不甚清楚,因为中国人自己并不使用这种精美的绘画壁纸。中国人通常用个白纸裱糊窗棂,但在广州与澳门一带,特别是在节庆场合,人们也在墙上贴绘画的花纸。可能是欧洲商人的欣赏,促使中国人开始生产手绘壁纸。Lesley Hoskins所说的,或许是中国民间在年节时张贴在墙上的年画吧。Craig Clunas主编的《中国外销艺术与设计品》在谈到这项贸易时推测:“中国的手绘壁纸有两个不同的来源:一是用素纸覆盖墙面的习惯性做法,二是装饰画的传统。这使得中国有可能制作一些较大的纸上绘画。既可作为厅堂的悬挂,也可以张挂在屏风上。”笔者觉得,手绘壁纸的兴起,可能与屏风画也有一些内的联系。
从17世纪起,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家具以及屏风等源源不断地输往欧洲。其中的屏风,从现有的资料看,有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