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常用的辩识方法
经验分析法
经验分析法包括对照分析法和类比分析法。对照分析法是对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缺点是容易受到分析人员的经验和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对此,可采用检查表的方法加以弥补。类比分析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劳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因素。总结以往的生产经验,对以往发生过的事故或未遂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不难找出危险因素。施工现场的危险源主要是通过经验分析方法来辩识。材料性质和生产条件分析法
了解生产或使用的材料性质是危害辩识的基础,危害辩识中常用的材料性质有:毒性、物理化学性质、燃烧和爆炸特性等。生产条件也会产生危险或使生产过程中的材料的危险性质加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三个主要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符号L表示;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用符号E表示;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用符号C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用符号D表示,D=L﹡E﹡C,D值愈大,说明危险性愈大,当D值超过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时,就认定为重大危险源。
二、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常见类型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一般按事故发生的类型和部位进行辩识。1 按事故发生的类型事故类型以“五大伤害”为主。既高处坠落,触电,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五大伤害”事故起数占事故总数的90%。这五类事故是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类型,是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存在的常见重大危险源。其他重大危险源还有中毒、爆炸、火灾等。2 按事故发生的部位2.1 深基坑工程建筑工程深基坑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开挖深度超过5米的基坑,或深度虽未超过5米,但在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有重要建(构)筑物、住宅或有需严加保护的管线的基坑。包括施工方案、临边防护、坑壁支护、排水措施、坑边荷载、上下通道、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变形监测和作业环境等。主要危害有:坍塌、高处坠落。2.2 超高跨模板支撑工程超高、超重、大跨度模板支撑工程是指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工程。包括施工方案、支撑系统、立柱稳定、施工荷载、模板存放、支拆模板、模板验收、混凝土强度、运输道路和作业环境等。主要危害有:坍塌、高处坠落。2.3 脚手架工程脚手架工程包括:搭设高度在20m以上的落地式脚手架;悬挑脚手架;高度在6.5m以上、均布荷载大于3KN/M2的满堂红脚手架;附着式整体提升脚手架。主要危害有:坍塌、高处坠落。2.4 起重机械装拆工程起重机械主要指物料提升机、人货两用施工电梯和塔式起重机。包括安装、顶升、吊装、拆除作业。主要危害有:坍塌、高处坠落、起重伤害。2.5 施工临时用电施工临时用电包括外电防护、接地与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线路、配电箱、开关箱、现场照明、电气设备、变配电装置等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一机一闸)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主要危害有:触电、火灾。2.6 “四口”、“五临边”“四口”指通道口、预留洞口、楼梯口和电梯井口。“五临边”指基坑周边、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边、无外脚手架的屋面及楼层周边及水箱和水塔周边。高度大于2m的“四口”、“五临边”作业面,因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系防护绳(带)等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主要危害是高处坠落。2.7 悬挂作业悬挂作业主要指吊篮外墙涂料作业。主要危害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2.8 人工挖孔桩人工挖孔桩因孔内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或孔壁坍塌掩埋施工人员等。主要危害有:坍塌、中毒。2.9 仓库、食堂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当、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主要危害有:火灾、爆炸、中毒。2.10 临时民工宿舍、围墙工地临时民工宿舍和围墙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以及临时民工宿舍发生重大火灾。主要危害有:坍塌、火灾。
三、 建筑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控制
重大危险源控制是建立在重大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编制科学的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高风险的地方,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低成本、率地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因素,保障施工。3.1 重大危险源控制基本原则3.1.1 消除优先原则首先考虑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实现本质。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遥控技术等。3.1.2 降低风险原则若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源,其次考虑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伤害或损坏发生的概率或潜在的严重程度。3.1.3 个体防护原则在采取消除或降低风险措施后,还不能完全保证作业人员的健康时,后考虑个体防护设备,作为补充对策。如穿戴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等。3.2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3.2.1 管理措施3.2.1.1 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确定后,在对危险源进行系统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生产责任制、危险源重点控制实施细则、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应急措施和考核奖惩制度等。3.2.1.2 明确责任、定期检查应根据各危险源的等级,分别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其应负的具体责任。特别是要明确各级危险源的定期检查责任,除了作业人员必须每天自查外还要规定各级领导定期参加检查。对危险源的检查要制定检查表,对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逐条逐项进行检查,并作记录。如发现隐患则应及时反馈,及时进行消除。3.2.1.3 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要严格要求作业人员贯彻执行有关危险源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按专项施工方案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按检查表进行日常检查;危险作业经过审批等。所有活动均应按要求认真做好记录,领导和安检部门定期进行严格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育,根据检查考核情况进行奖惩。3.2.1.4 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要建立、健全危险源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并严格贯彻实施。对信息反馈和隐患整改的情况,各级领导和安检部门要进行定期考核和奖惩。安检部门要定期收集、处理信息,及时提供给各级领导研究决策,改进危险源的控制管理工作。3.2.1.5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危险源的档案和设置标志牌。应按档案管理的有关内容要求建立危险源档案,并指定专人保管,定期整理。在危险源的显著位置悬挂标志牌,标明危险等级,注明负责人员,表明主要危险,并扼要注明防范措施。3.2.1.6 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制定考核标准,并力求量化,划分等级。定期严格考核评价,促使危险源控制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3.2.2 技术措施3.2.2.1 消除消除系统中的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但是,按照现代工程的观点,彻底消除所有危险源是不可能的。因此,人们往往首先选择危险性较大、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可以消除的危险源,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合理结构形式,选择无害、或不能致人伤害的物料来彻底消除某种危险源。如淘汰毛竹脚手架、钢管扣件式物料提升机等。3.2.2.2 预防当消除危险源有困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