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初由拉菲尼克(Rafinesque)于1818年首先描述并命名为Silurus punctatus。此名称由后来的工人更改为有效学名Ictalurus punctatus。属名Ictalurus来源于希腊语“ichtys”(意为鱼)和“ailouros”(意为猫)。种名punctatus源自希腊语“punctatus”,译为小斑点,指的是该鱼侧面的黑斑。
斑点叉尾鮰属大型鱼类,个体可达20千克以上,体型较长,前部较宽肥,后部较细长,头部较长,头长为全长的19.6-24.6%。口亚端位,头部上下颚具深灰色触须4对,长短各异,以口角须长,鼻须短、眼较小,侧中位,鳃孔较大,鳃膜不连颊部。体表光滑,侧线完全,体两侧及背部淡灰色或淡茶青色,腹部乳白色或银白色,幼鱼体之两侧有明显而不规则的黑色斑点,成色的斑点则逐渐变得不明显或消失。斑点叉尾鲴具有背鳍1个,基底短,鳍棘1根,其后缘呈锯齿状,鳍条6-7根;胸鳍有1根锯齿状硬棘和8-9根鳍条;腹鳍于腹位,鳍条8-9根;臀鳍基部较长,鳍条24-29根;尾鳍分叉深;背鳍后有一脂鳍。
斑点叉尾蛔为温水性鱼类,栖息于河流、水库、溪流、回水、沼泽和牛轭湖。适应范围0-38℃,适温度21-26℃,15C以下摄食减少,生长缓慢。正常生长溶氧要求3毫克/升以上,在水温25-35℃,其溶氧室息点为0.95-1.08毫克/升,pH值在5-8.5之间均可生存,而以6.3-7.5为适范围,9.5以上可造成死亡。盐度适应范围为0.02-0.85%。
自然繁殖
当水温达到约23.9℃时,产卵发生在5-7月。筑巢地点包括湖岸附近杂草丛生的地方、岩石岩壁下和淹没草皮的隧道内。在产卵之前,雄性用鳍和身体用力扇动来清理巢穴。在繁殖季节,雄性的头肿胀到眼睛上方。它们也可能变成黑色或黑蓝色,嘴唇发黑,而繁殖雌性的嘴唇和身体的颜色通常变浅。或老的鱼首先产卵,其余的鱼根据年龄层次产卵。产卵期持续4-6个小时。雌性每年可产卵2000-70000个,具体取决于大小。雌性产卵后,雄性控制巢穴,不允许雌性去看卵,因为它们会吃自己的卵。卵平均直径为3.2毫米。它们是浅黄色,外层有粘性。在21.1-29.4℃的水温下,卵的孵化期为5-10天。孵化时幼鱼的小尺寸约为6.4毫米。幼鱼在巢中呆了大约7天,然后出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