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虫夏草(学名: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H. Sung, J.M.Sung, Hywel-Jones & Spatafora)是线虫草科、线虫草属。子座一年生,棍棒状,新鲜时革质,基部浅黄色,中部黄褐色,顶部黑褐色,长可达6厘米,直径可达2毫米;子座菌丝无色,厚壁,频繁分隔,偶尔分枝;子囊孢子线状,无色,薄壁,成熟后多分隔,大小为(118-)120-262(-270)微米×(4.5-)5-6(-6.5)微米。该菌可以与蝙蝠蛾幼虫形成复合体。
冬虫夏草多生于海拔3000-4000米的高寒山区,主要生于草原、河谷、草丛的土壤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冬虫夏草的分布与海拔、气候、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植被等关系密切,其中又以降雨量和温度影响。
5月,温度升至4–10℃,土壤解冻,僵虫体表长出菌丝并与土壤黏结成一层膜皮,子实体迅速向上生长至20–50毫米的棒状子实体,露出地面;6–7月中下旬,子实体头部逐渐膨大,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温湿度、光照下成熟并弹射出来,此时,地下僵虫腐烂,子实体空心,扩散出来的孢子借助风、水再去感染蝙蝠蛾幼虫。天然状态下,冬虫夏草完成无性和有性世代需要约3年的时间。
在野外人工饲养时,喷菌应在阴天或傍晚太阳落山时进行,也可选择在晚上8时左右进行喷洒,这时不仅紫外线较弱,而且幼虫较为活跃。在人工气候室饲养时,为了提高感染率,也可在幼虫的食物中混入冬虫夏草的菌丝体或子襄孢子,让幼虫增加接触感染的机会。感染冬虫夏草菌的幼虫缓慢死亡并终僵化。